TYPECHO WIKI
每一个作品都值得被记录

敬告读者,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在今年10月份因Racknerd机房硬盘事故,导致本站静态文件全部丢失,包含主题插件网站图片等文件,TypechoWiki经过几次更换站长,凝结了多位站长的心血,如今因为大意只备份了数据库未及时备份静态文件而导致严重数据丢失事故,现已无力回天,经过深思我决定后续可能永久停更该网站,请各位读者寻求其它Typecho周边下载站,另外如果你对本站感兴趣也欢迎报价,我们愿意出售该站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目前该站的静态文件仅为2019年以前的版本,2019年以后的各位站长精心维护的插件和主题压缩包以及站内图片全部丢失!

不过是享受了互联网的十年红利期而已。

Typecho维基君站长快讯 • 843次浏览 • 发布 2023-02-04 • 更新 2023-02-04

你好呀,我是歪歪。

去年的最后一天,我在 B 站发布了这个视频:

img

我真没想到这个长达一个小时的视频的播放量能到这么多,而且居然是一个投币比点赞和收藏还多的视频。

评论区加上弹幕,有上千条观众的留言。每一条留言都代表一个观众的感受,里面极大部分的感受总结起来大多是表示对于我个人这十年经历感叹和羡慕,但是我是觉得十年的时间这么长,谁还不能提炼出几两故事和几段感悟呢?

觉得感叹的,只不过是在我的视频里面看到了几分自己的影子。觉得羡慕的,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我羡慕的方式生活着。

还是有人说是逆袭,我并不觉得这是逆袭。逆袭一般是说绝地反击的故事,但是我觉得这十年,我还没有真正的走到过“绝地”,更多的只是随着时代随波逐流,我个人的努力,在时代的浪潮前,微不足道,只不过在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之下,我使劲的方向恰好和浪潮的方向一致而已。

我当时没有想到一个好的词语来形容这个“和浪潮的方向一致”,所以过年期间我也一直在仔细的思考这个问题。

直到过年期间,我坐在火炉前听家里的长辈聊天,一个长辈问另外一个晚辈:你什么时候把女朋友带回来给我们看看呢?

晚辈戏谑的回答说:我现在自己都过的不好呢,怕是没有女孩子愿意跟我哦。

长辈说:我以前嫁过来的时候,你爷爷以前还不是啥都没有,就一间土巴屋,一个烂瓦房。结婚嘛,两个人一起努力不就把日子过好了。

我当时好想说一句:那个时代过去了,现在不一样了。

然而终究还是没说出口,但是就在把这句话咽下去的瞬间,我想明白了前面关于“浪潮”的问题,其实就一句话:

我只不过是有幸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罢了。有时候的看起来让人羡慕的人、成功的人,只不过是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罢了,与个人的努力程度关系真的不大。

我说的时代的红利,就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专业野蛮发展的这十年光景。

在视频里面,我说了一句话:我是被调剂到计算机专业的。

然后有一些弹幕表示非常的震惊:

img

是的,在 2012 年,计算机专业并不是一个被看好的热门专业,甚至有点被“淘汰”的感觉。

我记得那一年录取之后,给一个亲戚说是就读计算机专业,他说:怎么学了个这专业啊,以后每个家庭里面都会有一台计算机,到时候人人都会使用计算机,还学它干啥?

这句话虽然现在看起来很搞笑,但是在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接触到它的时候,我觉得很有道理。

虽然我是调剂到“计算机”的,但是前提也得是我填报志愿的时候填写了“计算机专业”,对吧。

所以问题就来了:我当年是怎么高瞻远瞩,怎么深思熟虑,怎么推演计算,怎么预测未来,想着要填报一个计算机专业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今年回到老家,专门把这个东西翻了出来:

img

这是我高考结束那年,学校发的 4 本和填报志愿相关的书,书里面主要的内容就是过去三年各个批次,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最低分数、录取平均分数、录取最高分数的信息统计:

img

我当年填报志愿,就是通过翻阅这四本书来找到自己可以填报的大学。但是我的高考志愿特别好填,因为我高考成绩只超过二本线 13 分,所以我直接看二本院校里面每年卡着分数线招收学生的学校就可以了。在这个条件下,没有多少学校可以选择。

最后录取我的大学,是 2012 年那一年刚刚由专科学校升级为二本院校的一所大学。所以那一年是它第一次招本科生,没有过往的数据可以参考,报它的原因是因为我感觉它刚刚从专科升级为本科,录取分数应该不会太高。

填报志愿的时候一个学校可以填写六个专业,刚好它也只有六个本科专业,所以我就按照报纸上的顺序,挨个填写,而且还勾选了“服从调剂”。

而这六个专业,我也通过前面的书翻到了:

img

当时对于这六个专业,我完全没有任何了解。根本不知道要学习什么内容,更加不知道毕业之后会从事什么工作。

后来入校之后我才知道,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人最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由于报的人没有报满,所以我被调剂过去了。

可以肯定的说,如果当年这个学校没有计算机的本科专业,我就不会走上计算机的道路。

其实我填报志愿的状态,和当年绝大部分高考学生的状态一样,非常的茫然。在高中,学校也只教了高考考场上要考的东西,为了这点东西,我们准备了整整三年。但是现在回头去看,如何填报志愿,其实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学习了解的事情,而不是高考结束之后,学校发几本资料就完事的。

我当时填报志愿时最核心的想法是,只要有大学录取就行了,至于专业什么的,不重要。

在志愿填报指南的书里面,我发现有大量的篇幅站在 2012 年视角去分析未来的就业形势。

img

这部分,我仔细的读了一遍,发现关于计算机部分提到的并不多,只有寥寥数语,整体是持看好态度,但是大多都是一些正确的“废话”,对于当年的我来说,很难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来帮助我填写志愿。

后来得知被计算机录取了之后的第一反应是,没关系,入校之后可以找机会转专业,比如转到机械。

为什么会想着机械呢?

因为那一年,或者说那几年,最火的专业是土木工程,紧随其后的大概就是机械相关的专业:

img

而这个学校没有土木专业,那就是想当然的想往人多的,也是学校的王牌专业“机械”转了。

计算机专业,虽然也榜上有名,但是那几年的风评真的是非常一般,更多的是无知,就像是亲戚说的那句:以后人人都有一台计算机,你还去学它干啥?

我也找到了一份叫做《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报告,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img

真的如同弹幕里面一个小伙伴说的:土木最火,计算机下水道。

所以我在十年前被调剂到计算机专业,也就不是一个什么特别奇怪的事情了。

你说这是什么玩意?

这里面没有任何的高瞻远瞩、深思熟虑、推演计算、预测未来,就是纯粹的运气。

就是恰好站在时代的大潮前,撅着屁股,等着时代用力的拍上那么一小下,然后随着浪花飘就完事了吗?

我也曾经想过,如果我能把它包装成一个“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故事,来体现我对于未来精准的预判就好了,但是现实情况就是这么的骨感和魔幻,没有那么多的预判。

所以有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在校的或者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视频找到我,来请教我关于职业发展,关于未来方向,关于人生规划的问题。

img

说真的,我有个屁的资格和能力来帮你分析这些问题啊。我自己这一摊子事情都没有搞清楚,我的职业前路也是迷雾重重,我何德何能给别人指出人生的方向?

当然,我也能给出一些建议,但是我能给出的所有的回复,纯粹是基于个人有限的人生阅历和职业生涯,加上自己的一些所见所闻,给出的自己角度的回答。

同样的问题,你去问另外一个人,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可能最终得出的答案千差万别。

甚至同样的职场相关的问题,我可以给你分析的头头是道,列出一二三四点,然后说出每一点的利益得失,但是当我在职场上遇到一模一样的问题时,我也会一时慌张,乱了阵脚,自然而然的想要去寻求帮助。

在自媒体的这三年,我写过很多观点输出类的文章,也回答过无数人的“迷茫”。对于这一类求助,有时是答疑,常常是倾听,总是去鼓励。

我并不是一个“人生导师”,或者说我目前浅薄的经验,还不足以成为一个“人生导师”,我只不过是一个有幸踩到了时代红利的幸运儿而已。

在这十年间,我踩到了计算机的红利,所以才有了后面看起来还算不错的故事。

踩到了 Java 的红利,所以才能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

踩到了自媒体的红利,所以才有机会把这些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

现在还有很多很多人摩肩擦踵的往计算机行业里面涌进来,我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各种要求都变高了,远的就不说了,如果是三年前我回到成都的时候,市场情况和现在一样的话,我是绝对不可能有机会进入到现在这家公司,我只不过是恰好抓住了一个窗口期而已。

还有很多很多的人,义无反顾的去学 Java,往这个卷得没边的细分领域中冲的不亦乐乎,导致就业岗位供不应求,从而企业提升了面试难度。我记得 2016 年我毕业的时候,在北京面试,还没有“面试造火箭”的说法,当年我连 JVM 是啥玩意都不知道,更别提分布式相关的技术了,听都没听过。然而现在,这些都变成了“基础题”。

还有很多人,看到了自媒体这一波流量,感觉一些爆款文章,似乎自己也能写出来,甚至写的更好。或者感觉一些非常火的视频,似乎自己也能拍出来,甚至拍的跟好。

然而真正去做的话,你会发现这是一条“百死一生”的道路,想要在看起来巨大的流量池中挖一勺走,其实很难很难。

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回到 2014 年,那是公众号的黄金时代,注册一个公众号,每天甚至不需要自己写文章,去各处搬运转载,只需要把排版弄好看一点,多宣传宣传,然后坚持下去,就能积累非常可观的关注数量,有关注,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钱来找你。从一个公众号,慢慢发展为一个工作室,然后成长为一个公司的故事,在那几年,太多太多了。

诸如此类,很多很多的现象都在表明则一个观点:时代不一样了。

我在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看过一本叫做《浪潮之巅》的书,书里面的内容记得不多了,但是知道这是一本把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些值得记录的故事写出来的好书。

虽然书的内容记得不多了,但是书的封面上写的一段话我就很喜欢。

就用它来作为文章的结尾吧: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处在了那个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随着波浪顺顺当当地向前漂个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这些公司里的人,无论职位高低,在外人看来,都是时代的幸运儿。因为,虽然对一个公司来说,赶上一次浪潮不能保证其长盛不衰;但是,对一个人来说,一生赶上一次这样的浪潮就足够了。一个弄潮的年轻人,最幸运的,莫过于赶上一波大潮。

以上。

如果我这篇文章结束在这个地方,那么你先简单的想一想,你看完之后那一瞬间之后的感受是什么?

会不会有一丝丝的失落感,或者说是一丢丢的焦虑感?

是的,如果我的文章就结束在这个地方,那么这就是一篇试图“贩卖焦虑”的文章。

我在不停的暗示你,“时代不一样了”,“还是以前好啊”,“以前做同样的事情容易的多”。

这样的暗示,对于 00 后、90 后的人来说,极小部分感受是在缅怀过去,更多的还是让你产生一种对当下的失落感和对未来的焦虑感。

比如我以前看到一些关于 90 年代下海经商的普通人的故事。就感觉那个时代,遍地是黄金,处处是机会,只要稍稍努力就能谱写一个逆天改命的故事,继而感慨自己的“生不逢时”。

只是去往回看过去的时代,而没有认真审视自己的时代,当我想要去形容我所处的时代的时候,负面的形容词总是先入为主的钻进我的脑海中。

我之前一直以为是运气一直站在我这边,但是我真的是发布了前面提的到视频,然后基于视频引发了一点讨论之后,我才开始更加深层次的去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我是非常后知后觉的才感受到,我运气好的大背景是因为遇到了时代的红利。

要注意前面这一段话,我想强调的是“后知后觉”这个词。这个词代表的时间,是十年有余的时间。

也就是说在这十年有余的时间中,我没有去刻意的追求时代的红利、也没有感知到时代的红利。

这十年间,概括起来,我大部分时间只是做了一件事:努力成长,提升自我。

所以在我的视频的评论区里面还有一句话出现的频率特别高:越努力,越幸运。

我不是一个能预判未来的人,但是我并不否认,我是一个努力的人,然而和我一样努力,比我更加努力的人也大有人在。

你要坚信,你为了自己在社会上立足所付出的任何努力是不可能会白费的,它一定会以某种形式来回报你。

当回报到来的时候,也许你认为是运气,其实是你也正踩在时代的红利之上,只不过还没到你“后知后觉”的时候,十年后,二十年后再看看吧。

在这期间,不要囿于过去,不要预测未来,你只管努力在当下就好了。迷茫的时候,搞一搞学习,总是没错的。

img

(特么的,这味道怎么像是鸡汤了?不写了,收。)

img

最后,用我在网上看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

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公;我也未曾见过一个认真负责、努力好学、心胸开阔的年轻人,会一直没有机会的。

以上就是我对于处于“迷茫期”的一些大学生朋友的一点点个人的拙见,也是我个人的一些自省。

共勉。

转载自: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43359325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Typecho.Wiki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厂商投放

【腾讯云】🎉五一云上盛惠!云服务器99元/月续费同价!

腾讯云五一劳动节海量产品 · 轻松上云!云服务器首年1.8折起,买1年送3个月!超值优惠,性能稳定,让您的云端之旅更加畅享。快来腾讯云选购吧!

广告
添加新评论 »